始建于宋代的紫霄宮,坐落在武當山展旗峰下,這里群峰環繞,松柏幽深,歷來被視為“紫霄福地”。宋代紫霄宮在“金兵南下”時被毀,明朝永年十一年(1413年),明成祖朱棣重建武當山,紫霄宮是重點修建宮殿之一,這里也是明帝國皇室的家廟,是“國家祈福之地”。
對于攝影愛好者來說,紫霄宮是中國古建筑拍攝的經典藍本。紫霄宮建筑群鱗次櫛比、主次分明。整座宮殿背靠群山,面對照壁、三臺、五老、蠟燭、落帽、香爐諸峰,右為雷神洞,左為禹跡池、寶珠峰。周圍山巒天然形成一把二龍戲珠的寶椅,被明永樂皇帝封之為“紫霄福地”。

紫霄宮內主體建筑紫霄殿,是武當山最有代表性的木構建筑。紫霄殿面闊五間,重檐九脊,綠瓦紅墻,光彩奪目,其額枋、斗拱、天花,遍施彩繪,藻井浮雕有二龍戲珠,形態生動,宛若真物,由于彩繪,也使得全殿顯得光彩奪目,富麗堂皇。殿前的平臺十分寬闊,雕欄重繞,雄偉壯觀。殿內供有玉皇、真武、靈官諸神像,形象生動,栩栩如生,雕刻手法細膩、逼真。殿后的父母殿,崇樓高舉,秀雅俏麗,與紫宵殿相映成輝,體現了中國古代建筑的高超藝術。
在這里游玩,你還可以多注意下紫霄大殿的屋脊。屋脊中間有一個“寶瓶”,因為寶瓶沉重高大,由四根鐵索牽制,鐵索的另一頭系在四個小鐵人手中。因為所在的位置,比殿里供奉的主神還高,所以也叫他們“神上神”。

紫霄殿后為父母殿,崇臺高舉,秀雅俏麗,殿內正中的神龕上供奉真武神的父母,即凈樂國王明真大帝和善勝皇后瓊真上仙。左神龕內供奉的是觀音,右神龕內供奉的是三霄娘娘等,稱為百子堂,是昔日信女求兒女的地方。
在紫霄宮附近的玉虛巖,是武當山規模最大的也是最險的巖廟。位于刀劈一般的萬仞絕壁之上的巖洞中,進入巖洞,隨處可見當年廟房的遺址、摩崖石刻和泥塑彩繪的神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