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朝天啟三年(1623年)春天,徐霞客開始了一次嵩山、太華山(即華山)和太和山(即武當山)的游歷。尤其是游武當山更是一次浪漫之旅。
一進入均州地面,徐霞客的心境就豁然開朗起來,與嵩山、華山冬日景象迥然不同的一派南國春色熱情地迎接著他,“又十里,登土地嶺,嶺南則均州境。自此連逾山嶺,桃李繽紛,山花夾道,幽艷異常”。
真是驚喜多多,心情開朗。登上武當山的第一天,徐霞客就看到了神奇的榔梅樹,見到了美麗異常的榔梅花。那是三月十三日,他來到武當榔梅祠,看到了“花色深淺如桃杏,蒂垂作海棠狀”的榔梅樹,喜出望外。
武當山有一種獨特的植物,叫榔梅??赡苁区B銜各種果實在榔樹上吃,梅核落入榔樹裂縫中,不料生根發芽,使榔樹發生變異,果實味道奇美,古人稱之為榔梅仙果。
明朝永樂三年(1405年),武當道士李素希無意間看到榔梅樹開花結果,認為是豐年之瑞兆,便將榔梅仙果進獻給皇帝。明成祖朱棣認為這是天降福祉,澤被蒼生,于是大賞李素希。以后,李素希多次向皇上進貢榔梅果,因此皇帝得以敕建武當榔梅祠,李素希羽化成仙后也被封為“榔梅真人”,其墓即為榔梅臺。榔梅果不僅甘甜可口,還能療疾延壽?;实巯轮紘兰颖Wo,并欽定為貢果。兩百多年間,榔梅果一直專供皇室享用?;实塾袝r也將榔梅果獎勵給有功之臣,致使朝廷大臣將得到榔梅賞賜視為終身榮耀。
三月十四日,徐霞客游覽叩拜完金頂后,在瓊臺旁看到幾棵“大皆合抱”的榔梅樹,為其“花色浮空映山,絢爛巖際”的繁盛花事興奮不已。當時還沒有旅行家、地理學家等頭銜的徐霞客,竟然向觀中道士索要榔梅仙果。之前還彬彬有禮、談笑風生的道士,頓時嚇得噤若寒蟬。一陣尷尬之后,道士囁嚅道:“這,這,這可是禁物呀。從前有人帶走了三四枚,結果株連不少人,搞得好幾戶家破人亡!”不知是真不信還是假不信,徐霞客反而索要得更加迫切。道士最終給了幾枚,但都已腐爛發黑。道士雖然只給了幾枚爛果子,但還是叮囑他不要讓別人知道。
到了瓊臺中觀,徐霞客又找觀主索求榔梅果。觀主也說沒有,并請求徐霞客諒解。越過蠟燭峰,快到南巖時,徐霞客忽然聽到后面有人喊,一看是瓊臺中觀的一位小道士,說師父請您回去。徐霞客滿懷期望回到瓊臺中觀,觀主握著徐霞客的手說:“您渴求珍果的心情令人感慨,幸好還有兩枚,可以稍稍寬慰您的心吧。但是,這事一旦泄露出去,死罪立刻就到了!”徐霞客拿到榔梅果后仔細觀察,榔梅果形狀和金橘相同,滲出蜂蜜一樣的汁液,金色的外表,玉石的質地。他真誠地道謝后離去。
攀巖登峰一日,夜宿紫霄宮。徐霞客還念念不忘榔梅果,用財物打點紫霄宮的小道士,又得到榔梅果六枚。第二天再去索要,沒能要到。
徐霞客三番五次,甚至是冒死索取榔梅果,為何?390多年后的今天,我在讀徐霞客的 《游太和山 (武當山)日記》時,讀到最后一句才知道: “以太和榔梅為老母壽。”僅僅是為了用榔梅果作為孝敬母親的禮物。
武當山能讓徐霞客癡迷至此,的確是武當山之大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