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 設為首頁 | 站內搜索 | 我要留言
湖北景點介紹游客怎么到武當山旅游交通圖
當前位置:首頁 >> 景點景區 >> 探尋武當南巖摩崖石刻

探尋武當南巖摩崖石刻

查看原圖
探尋武當南巖摩崖石刻

 
夏言


道教講究長壽,追求今世的幸福安寧。位于武當山南巖宮皇經堂到兩儀殿之間長廊石壁上的“福、壽、康、寧”四個醒目的摩崖石刻,既詮釋著道教信仰的真諦,又十分符合人們的心理追求,幾百年來吸引無數的游人香客。
■文、圖/記者 海月
“福壽康寧”摩崖四字誕生于明朝
在武當山南巖宮皇經堂下的峭壁之上,雕刻著“福壽康寧”四個醒目的朱紅大字,每字高均為230厘米,寬160厘米。
摩崖石刻“福壽康寧”,既詮注著道教信仰的真諦,也十分符合人們生活追求的心理。細心的游客也許會發現“壽”字與“??祵?rdquo;三字在書法上不盡相同。
多少年來,不知道有多少游客以此為背景拍照留念,這也反映了人們向往美好生活的一種最誠摯的心愿。然而,在這彌漫著和平、清平淡泊氣氛的四個字背后,曾經發生過的一幕幕傳奇故事卻鮮為人知。
“福壽康寧”摩崖石刻四字,都誕生在明朝,但其中的“壽”字為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禮部儒士王颙所書,“??祵?rdquo;三字為嘉靖二十年(1541年)八月禮部尚書武英殿大學士夏言所書。在“壽”與“福”之間,又豎刻著“明嘉靖二十年歲次辛丑八月望日刻石”的落款。“福壽康寧”四字雖非一人所寫,但其摩崖的時間和工匠,則應是同人同時所刻,字跡中隱含著和諧、清靜、淡泊的蘊意??上У氖?,摩崖上夏言題名已經風化,故這四字多年來一直被人誤為王颙一人所書。
明朝中葉,明王朝度過了自己的黃金時代,開始走向衰敗。癡迷道教的嘉靖皇帝登基以來,對武當山的依賴與日俱增。嘉靖皇帝封武當為玄岳,祈真武大帝護國佑圣,掀起了一股“玄岳治世”的熱潮。
嘉靖皇帝除了信奉道教之外,還經常服用道士煉的丹藥。因此,當時很多煉丹的道士,都得到了很好的地位和待遇。在大臣當中,會寫道士祭天青詞的這些人,也得到了很好的待遇。比如,當時重要的大臣夏言,后來的嚴嵩,這些人都擅寫青詞。
史料記載,嘉靖十七年后,內閣14個輔臣,有9人是通過撰寫青詞起家。夏言當時還是個小官(吏科),由于他生來機敏,認準了皇帝心理,于嘉靖七年上書主張“分祀天下”,建議修筑大型祭壇(即現在北京的天壇、地壇),這一建議果然得到了嘉靖皇帝的賞識,夏言立即被擢為侍讀學士,接著便青云直上,升為禮部尚書,成為皇上的親信。
由于全國上下到處筑壇祭神,以至于道觀林立,但全國各地災禍不斷,田原荒蕪,餓尸遍野。朝廷中一些清醒的官吏,為拯救社稷,竭力反對乩仙之事。身處權力的巔峰,嘉靖皇帝內心的寂寞卻無人能訴,他逐漸習慣了向神靈訴說。青詞,以極其華麗的文字表達出嘉靖皇帝對上天神靈的虔誠之心。
夏言便是在這種情況下從禮部尚書提升到內閣。對于這次的破格提拔,夏言感激涕零。
千里迢迢寄題篆字“天子萬年”
夏言,字公謹,號桂州,江西貴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年)進士。嘉靖二年(1523年),夏言以兵科給事中的身份出按皇莊,力主歸還被侵占的民田,受到皇帝的贊許,累升任吏科都給事中、禮部右侍郎、禮部尚書等職。嘉靖十五年(1536年)又加少保、少傅、太子少師,以本官兼武英殿大學士入閣預機務。
作為才子入閣的夏言,深知嘉靖皇帝信奉道教,為了表達自己與皇帝一條心,就派了親信弟子王颙上武當山祭祀真武大帝。王颙上山的主要任務,是將夏言親筆書寫的“天子萬年”四個大字,上供神靈(這四字刻于武當山南巖石殿后)。
夏言寄題“天子萬年”是有一定政治背景的。嘉靖皇帝是明朝最篤信道教的一位,他整日昏于朝政,迷醉于長生,勸阻者常常被斬首。他還公開宣布說,今后若再有勸阻者面臨同樣下場。眾大臣束手無策,夏言雖然是明臣,但懾于皇威,也只有順從而已。
于是,夏言在一種極為復雜的心情下寫了“天子萬年”的篆字,落款“嘉靖十六年丁酉秋七月之吉,光祿大夫上柱國少傅兼太子師、武英殿大學士夏言,門人王颙刻石”。
位于南巖宮太子臥龍床前的這塊“天子萬年”石碑,高244厘米,寬89厘米,厚15.5厘米,一方面“順應”了皇帝“長命百歲”的愿望;另一方面也體現了夏言憂國憂民的心情。而“天子萬年”正是他希望國家繁榮昌盛,萬年永固。
嘉靖十六年(1537年)七月,禮部儒士王颙祭祀完畢,趁機揮筆寫下了一個“壽”字,匆忙之中將年號也忘記題寫了。王颙為什么寫“壽”字呢?原來他是為嘉靖皇帝祈壽,希望借此向皇帝傳送自己忠君的信息。
虔誠寫下“??祵?rdquo;送上武當山
嘉靖十七年(1538年)冬天,嘉靖皇帝的母親蔣太后突然病逝,在送母親回湖北安陸安葬時,嘉靖皇帝派隨從來到武當山祭祀玄武神。從嘉靖元年到如今,嘉靖皇帝身邊只有母親蔣太后陪伴。母親的離去想必加劇了嘉靖皇帝內心的孤獨,使他從此更沉迷于尋仙問道,每天潛心于道教修為,無心朝政。
這時,嘉靖皇帝知道了夏言派人祭祀活動的全部過程,極為賞識夏言,于嘉靖十八年(1539年)年加少師,特進光祿大夫、上柱國。夏言也就成為了明王朝中第一位加封上柱國的人。
遺憾的是,事情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已經是內閣首輔的夏言被朝中事務牽絆,無力提供更多的青詞,這時,他身邊出現了一個強有力的對手嚴嵩。嘉靖二十年(1541年),由于“遭宮婢變”,皇帝從此“移居西內,日求長生,郊廟不親,朝講盡變。”
當時,信奉道教的嘉靖皇帝便命人制作了5頂道士戴的沉水香葉冠,分別賜給夏言、嚴嵩等人。為了討好皇帝,嚴嵩每次入朝時,都戴上香葉冠,還在冠上加罩輕紗,防止這個帽子壞了或被觸動了,以示虔誠。相比之下,夏言認為香葉冠不是正式朝服,不適合朝臣穿戴,所以他從來不肯戴。奸臣嚴嵩暗中聯合同黨設計相斗,使夏言連連失利,接著又在皇帝面前大進讒言。
這時,夏言決定通過神靈來拯救自己,他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神靈能賜給他一個安“寧”太平的日子,有個健“康”的身體,落個幸福的晚年,就是當前最大的“福”氣。他虔誠地親筆書寫了“??祵?rdquo;三字,于嘉靖二十年(1541年)派專人送上了武當山。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出現了一次日全食。這時,嚴嵩又趁機陷害夏言,說夏言罪孽深重,已經得罪了上天。嘉靖皇帝本來就很迷信,經過嚴嵩這么一挑撥,便于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七月將其革職。
或許是夏言的祈禱,喚起了嘉靖皇帝的惻隱之心。加之時間一長,嘉靖對嚴嵩心生不滿,又想起夏言的好處來。于是,嘉靖二十四年(1545年),他又下詔,將夏言召回,并官復原職,位居嚴嵩之上,自然是遭到嚴嵩的忌恨。
夏言性耿直,看不慣朝中那些飛揚跋扈的人,便斥逐奸黨,包括嚴嵩的兒子嚴世蕃在內,“夏言欲發其罪,嚴嵩父子長跪榻下泣謝”。夏言憐嚴嵩老臣,故沒治罪。誰知釀成大錯,反被嚴家父子及其奸黨暗算。僅僅幾年后,嘉靖皇帝終于經不起嚴嵩的挑唆,在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3月,將夏言重新問罪。此時,嚴嵩繼續向皇帝進讒言,等待夏言的命運將是誅滅九族。這年十月,嘉靖皇帝下旨,將已經罷官的夏言“棄市”——綁赴西市斬首。
夏言的“??祵?rdquo;三字,剛好與王颙的“壽”字相諧成趣,今天當游客興致勃勃地欣賞這四個字時,有關這四個字背后的故事怕是已鮮為人知了。



武當山旅游網為全國旅游同行和旅行者提供湖北旅游地接武當山旅游專線等,武當山武術會議培訓武當山養生辟谷租車酒店票務導游預定服務期待您的來電:07195661444
地址:湖北省武當山特區太和路36號 郵編:442714
行業經營許可證號:L-HUB-GN06032
版權所有 十堰市武當山特區假日旅行社有限公司
鄂ICP備05002163號 技術支持:建站中國
 
国产亚洲精品一品区99热,ass鲜嫩鲜嫩pics日本,乱公和我做爽死我视频,又黄又猛又爽大片免费